“现在学校的饭菜不仅安全卫生,还经常换花样,孩子回家总说好吃!”近日,商州区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我市“校园餐”专项整治带来的可喜变化。2024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专项整治,让全市904所学校27.2万名学生吃上了放心餐。
走进丹凤县思源实验学校食堂,一块电子大屏正实时直播后厨操作。画面上,厨师们戴着口罩、帽子在灶台前忙碌,食材清洗区的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择菜,消毒柜里的餐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食材从采购到加工的全过程清晰可见。
“我们要求所有学校的食堂实行‘阳光操作’,让每一道工序都经得起检验。”市纪委监委驻市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组长汪正柱介绍道,“目前全市36所学校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造,年底将实现城区全覆盖。”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市教育局创新推出了“码上监督”平台。这个蓝色二维码被张贴在每个学校食堂的显眼位置,家长只需用手机扫码,就能对“校园餐”的质量进行评价或投诉。平台上线首月就收到意见建议27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19个。
“上周我反映孩子说饭菜有点凉,没想到第二天学校就购置了保温餐桶。”洛南县第六小学一学生家长张先生对整改速度表示满意。
与此同时,全市613所中小学校都成立了由家长代表、营养专家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膳食监督委员会,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食谱制定、食材采购等事项。在商南县金福湾小学,委员会还创新设立了“家长轮值监督员”制度,每天两名家长代表全程参与食堂的监督工作。
“以前总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现在亲眼看到食堂环境和操作流程,心里踏实多了。”参与陪餐活动的家长刘女士说。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230余场,1070余名家长走进校园参与陪餐监督。在柞水县,县教体局还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你点我检”活动,家长可以随机指定食材进行抽样检测。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市创新推出“七个一”工作机制:即每日一次食材快检,确保农药残留等指标合格;每周一次食谱公示,接受师生监督;每月一次家长评议,收集改进意见;每季度一次专项检查,规范资金使用;每学期一次满意度测评,了解师生需求;每年一次考核评比,激励先进典型;建立一套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全程可追溯。这套制度“组合拳”有力推动了“校园餐”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实行集中采购后,商州区米面油价格平均下调约6%、肉制品及调味品价格平均下调约9%,预计每生每天餐费下降约0.21元,惠及学生1.2万余人。”商州区教体局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李晓斌谈道。“校园餐”专项整治以来,市上通过大宗食材采购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监督和每月询价工作机制,有效规范了校园食堂供应链管理,确保了原材料品质优良、价格合理。
“我们要让每一分伙食费都花在刀刃上。”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任建锋表示。专项整治开展以来,联合检查组深入全市所有供餐学校,重点检查食材采购、资金管理、食品安全等关键环节,共发现并整改问题182个,追缴违规资金109万元,5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其中,某中学总务主任因违规挪用学生餐费给予警告处分,相关案例在全市教育系统警示教育大会上通报。
如今,走进全市每一所学校食堂,都能看到整齐规范的公示栏。上面详细张贴着每周食谱、食材来源、采购价格和检测报告等信息。在镇安县云盖寺镇中心小学,校长李翠彪指着重新配备的留样柜说:“现在我们严格执行48小时留样制度,每个菜品都要保留125克以上样品,确保出现问题可追溯。”
上一条:赵一德: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全省宣传...
下一条:赵一德到中央驻陕新闻单位走访调研 充分发挥主流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