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丹凤,处处洋溢着奋勇争先抓党建、励精图治强经济的新气象。丹凤以强化“三服务”、提高“两满意”为目标,以“富民和谐、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三问三解”创先争优活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四大重点工作,有力推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抓班子带队伍促素质提升。顺利完成县人大、政协换届,调整配备了26个县政府组成部门领导班子,实现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平稳过渡和各项工作的无缝对接。深入开展政治素质强、执政能力强“双强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开展领导班子综合研判,提升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举办“立足岗位做贡献、建设丹凤我争先”青年干部论坛,遴选发现了一批年轻优秀干部。选派150余名县镇干部到县直部门、镇、村双向交流挂职锻炼。举办“丹凤大讲堂”5期,选派100名科级领导干部赴杨凌培训学习,分2期对208个村(社区)支书、主任到市委党校轮流培训。为36个村党建示范点调配了大学生村官,22名大学生村官被推选进“两委会”班子,组建“大学生村官服务团”7个。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公信力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抓基层打基础促发展活力。落实了25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联系点责任。推行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记实和“一述职两报告三评议一备案”、“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党建目标责任和党建督办函等制度,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工作责任制。为每镇预赛下拨3万元、每个县直党(工)委下拨1-2万元党建工作经费,同时按每名党员每年100元的标准落实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开展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群众满意率达99.85%。开展“三亮三创三评”活动,推行“四有三定两评议”制度和党员积分评星制度,积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干事创业热情。在基层党组织中组建党员服务队350个,参与服务队党员1050人,组织开展各类服务1900余场次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740件,落实帮扶资金249万元。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公开选聘了60个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比换届前降低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提高14.4%,全县400余名村干部中有185人为致富带头人。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力度,撤销党组织9个,合并党组织8个,新建党组织7个。在南京、西安、温岭组建党支部3个,组建协会、合作社党支部各1个。全县党员承诺事项12583件,已兑现落实6566件。
抓三问三解活动促为民服务。以“惠民见行动、发展立新功”为主题,按照“532”包扶工作要求,精心设计载体,组织实施“五联五帮五访五送五促进”,深入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县级领导干部各联系一个镇、一个村(社区)或一个重点企业,包扶5户以上困难群众,县级科级干部帮扶3户以上困难群众,镇机关干部结对帮扶2户以上困难群众。 全县各级机关保证有30%以上的一般干部下基层。全县县处级干部32人、科级干部588人、科级以下干部1072人深入基层开展“三联”活动,发放民情联系卡1427张,联系16个镇,196个村、12个社区,重点企业(社会组织)29个,建立联系点510个,帮扶困难群众5066户。举办了“三问三解”走进基层纪实摄影展,直观了解工作实绩。创新“三问三解”活动载体,先期选择鱼岭、许家沟、东川、太白四村作试点,成功后于6月份在全县全面铺开,在全县10个县级部门(单位)建立政务大厅,在10个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100个村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和基础设施后续服务中心。用1-2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县的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
抓考核强措施促工作落实。对114个单位去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评定格次、表彰奖励、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完善制度,推进整体工作。修订完善了年度目标责任、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三位一体”综合考核办法。结合单位实际,适度拔高制定下达了各单位今年的目标责任,并将招商引资、市对县年度考核指标任务、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和市级以上推广认定的重大创新成果指标分解下达,年终逐项兑现奖惩,安1:3:6的比例对县级领导与分管部门及单位干部进行同奖同罚,促进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各项党建工作的有力有序开展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止6月底,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2.9亿元,增长16.5%;财政总收入1.7461亿元,增长29.3%;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增长19.9%;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650元,增长20.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亿元,增长21.9%。
上一条:丹凤县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下一条:丹凤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