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来,丹凤县在党员干部中推行民情日记制度,搭建了作风建设的新载体,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发挥了干群之间“连心桥”作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县1000多名党员干部结合开展创先争优、“三问三解”和“十廉”活动,带着县纪委统一印制的《民情日记本》进村入户、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解民忧、解民困、解民难,共走访、慰问群众11.5万户、34.8万人次。针对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宣讲法律、政策,为基层群众释疑解惑,做好教育引导,共化解矛盾纠纷103件,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是落实惠农政策“明白卡”作用,维护了群众利益。今年以来,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了解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时,向群众现场宣传陕南移民搬迁、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等强农惠农政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2.5万人次,对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实记录,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汇报,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利益。
三是发挥了农民增收“助推器”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随时记下群众在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时的困难和要求,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民情日记本上带回,记入民情登记台帐,同时汇报上级领导,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直到问题解决下账销号。已为群众提供产业发展、农技、劳务等信息200万余条,帮助解决产业发展资金2180万元,帮助700多名农民工创业,帮助农民发展大棚,新建百头以上养猪场21个,栽植核桃 5000多亩,发展设施蔬菜1200亩,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四是发挥了作风建设“考核表”作用,从根本上转变了干部作风。县纪委把干部记民情日记、为群众办实事情况作为评价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群众,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等方面开展工作,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坚持开展经常性检查和考核,实行每周分管领导检查、每月主要领导调阅、每季度评比、半年、年终考核的办法,对民情日记内容空洞、记录不实,为群众解决问题不到位、作风漂浮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督促干部经常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记好“民情日记”从服务群众的小事做起,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心诚意与群众交朋友,促进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今年以来,记民情日记重视不够、联系群众不够、作风不实的3名干部,进行警示提醒;对记民情日记详实、规范,密切联系群众、作风过硬的20名干部进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