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的一个下午,丹凤县人民法院速裁中心法官助理周金玲的微信响了一声,一名当事人通过手机微信给她转来500元的感谢红包:“感谢法院各位工作人员,实在是让你们费心了,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了,谢谢您”。看到这条消息后,周金玲毫不犹豫点击了退还。说起这件事,她有些不好意思:“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家人,我多年来耳濡目染受教育,立志做一个清正廉洁的法官,以身作则维护公平正义……”
原来,法官周金玲的哥哥在丹凤县纪委工作了近二十年,不论是自己当年作记者还是如今当法官,周金玲都记着哥哥成长的点点滴滴,也以亲人的职业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说起当事人发红包的事,其实是缘于一起返还财产纠纷案:商州区的张某与丹凤县薛某(女)于2020年通过网络认识,后来发展为情侣。恋爱期间,张某多次通过微信向薛某转账,并将自己的一台iPad和一部手机交与薛某使用,后来两人感情不合分手,张某多次要求薛某返还恋爱期间所给的财物,但薛某均不予理会。于是张某一气之下,将昔日恋人薛某诉至法院,要求薛某返财物折价款共计14327元。
承办法官接手案件后,立即电话联系被告薛某,薛某表示张某给她的红包、电脑和手机均属于赠与行为,不同意返还。并和法院玩起了“躲猫猫”,发短信说“明天来”“就来了”“马上到”,薛某却始终未能如约应诉。
根据原告提供的地址,办案人员遍访四邻,还是未能找到被告踪迹。面对此种情况原告也来了情绪,在电话中告诉办案人员“我实在提供不出来薛某的具体地址,她的户口本上就她一个人,我去派出所核查过,派出所也表示没有办法。不行我先撤诉,我找人去寻找薛某,这件事我自行了结,但薛某必须付出代价”。
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承办法官意识到,这个因情感问题引发的财物纠纷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民转刑案件。为了不让事态恶化,承办法官一边安抚张某情绪,一边穷尽办法打听薛某的下落,终于在薛某的户籍地找到了薛某的亲属,并通过其亲属见到了薛某本人。
随后承办法官通过“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对双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多角度帮助他们分析利弊。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开导,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逐渐平稳,均表示愿意作出让步。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薛某当庭将一万元的财物折价款交给了张某,张某出具领条后撤诉,至此案件圆满结束,双方纠纷一次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