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店虽然面积小,但用气量不少,一个月至少要用13瓶气。现在,每瓶气比原来便宜了15元,能省不少钱。”8月15日,在丹凤县中心广场附近,经营着一家小餐馆的胡天玲告诉记者,现在,送气师傅每次更换瓶体时,都会用仪器检测一下是否有泄漏隐患,他们用气也更安心了。
气价降了,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这是丹凤县办好民生实事的缩影。
城镇燃气安全、物业服务履约、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化解……在今年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中,办好群众身边实事是一项重要内容。
实事是否办到群众心坎上?还有哪些烦心事没解决?今年6月,丹凤县纪委监委组织县人大代表、特约监察员、群众代表到县城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展集中整治社情民意调查和满意度测评。
价格偏高、质量参差不齐……调查测评结果出来后,群众较为集中反映的是液化石油气的相关问题。这引起了丹凤县纪委监委的注意。
经调查,在集中整治关于燃气安全的专项整治中,丹凤县积极推动天然气入户,目前累计敷设中压管道42.5公里、低压管道21.5公里,覆盖居民用户18394户,13216户通气。出于种种原因,一些自建房和许多小摊贩、小餐饮店仍然在使用液化石油气。并且,全县的液化石油气都来自该县强久液化石油气储配有限公司和龙驹液化气贮配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容量12kg的气每瓶售价130元,价格高于周边县区。
核查清楚后,丹凤县纪委监委同城管、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两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解决具体问题。
“定价是市场行为,硬性干预不合适。我们要在保障企业利益的同时,把气价降下来。”丹凤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贾莉说。
贾莉是专项工作组的一员。她和其他组员来到上述两家液化石油气公司调研督导,逐项核查进货台账、销售记录和成本核算单,详细了解企业的运营成本、市场供需情况及价格形成机制。经过核算,容量12kg的气每瓶成本约为107元。结合运营成本,工作组认为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存在降价空间,便同企业负责人进行协商,从民生保障、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发展等角度出发,争取企业支持,还为企业提供价格更加优惠的进货渠道信息。
经过多轮沟通,一致意见最终达成。7月26日起,丹凤县容量12kg每瓶的液化石油气销售价格从130元每瓶下调至115元每瓶。
降价不能降品质。在丹凤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企业进气渠道、质量检测报告实行备案管理,不定期抽样送检,严防不合格气源流入市场。同时,要求充装环节严禁使用超期未检、报废或来源不明气瓶,要保证每瓶气足量达到12kg标准。
“以前,为节省成本,自己骑摩托车去拉气瓶换气,过个减速带心都能提到嗓子眼,就怕气瓶掉下来或者漏气。”谈起过去自提液化气的经历,丹凤县河涧社区居民刘小延仍心有余悸。
如今,在丹凤,这样的担忧已成为历史。在丹凤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为消除自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该县已全面取消用户上门自提购气模式,液化气统一由液化石油气公司下属的液化气站配送。
“上岗前,城管部门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考核通过才能持证上岗。”丹凤县龙驹液化气站送气师傅全自刚说。不久前,他利用两天时间,参加了城管部门举办的培训,学到了很多安全知识。
不仅让群众得实惠,还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丹凤县城市管理局还要求液化气站对气瓶进行压力检测、阀门气密性检查等多重安全检测,在运输过程中实行气瓶标识、配送车辆、着装标准、实名登记“四统一”标准,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全程溯源。送气入户时,配送服务人员要为群众提供免费安装、免费安检和安全用气指导等服务,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撰稿: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