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共丹凤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反腐倡廉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反腐倡廉 > 审查调查 > 正文

紧盯村组严查基层“微腐败”53起

发布日期:2016-11-23 08:09   来源:   发布机构: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丹凤县纪委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聚焦“群众利益”,紧盯村组社区、基层站所,严肃查处了一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损害群众利益的“小官贪腐”典型问题,有力维护了基层群众利益。1-10月,全县共立案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53件,占案件总数的51%,党政纪处分53人,涉及村组干部41人,占处分人数的77%。

拓展渠道,线索摸排“细”。在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县纪委主动出击延伸监督触角,不断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全面推行“一把手”点名接访、“民情直通车”制度,定期深入到村组社区、田间地头搜集问题线索,实现群众举报“零门槛”。注重运用明察暗访、发票倒查、经济责任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网络媒体曝光等多种方式,对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上级转办的重大问题线索由各常委重点督办,对一般性问题线索实现跟踪督办,有效解决问题线索遗失、泄密和久拖不决等问题,以此确保问题线索个个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坚决做到“零容忍”。

突出重点,涉及领域“广”。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紧盯“两类人”,严查“四类事”。紧盯“两类人”,一是紧盯村“官”腐败,把村级作为重点,把村干部作为重中之重;二是紧盯县镇机关及基层站所,特别是把管钱管物管项目的重要岗位人员作为监督重点。严查“四类事”一是严查“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不收手的。重点查处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侵占贪污、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严查敢向扶贫领域资金乱伸手的。重点围绕扶贫产业扶持、扶贫移民搬迁、危房改造、扶贫救济、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等工作进行查处。三是严查利用职务便利插手工程项目的。重点查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吃拿卡要、直接承包、为亲友变相揽包等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四是严查对精准扶贫工作不作为的。重点对驻村工作队和下派“第一书记”等关键岗位人员工作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

创新机制,查处力度“大”。创新建立县委常委联系包抓、县纪委常委分片督办、县纪委内设机构区域指导的“三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责任压力传导。实行机关全员办案制,制定《丹凤县纪检监察纪律审查工作年度考评办法》,严格实行量化考核和责任追究。建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跟班学习制度,每年安排3期每期3人到县纪委进行跟班学习锻炼,实现了以案代训和充实办案力量的“双赢”。实行办案“人才库”制度,从相关部门精选熟悉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市场经济知识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全县“办案人才库”,并调整优化了基层办案协作区,为整合办案力量和提高案件突破能力奠定了基础。1?10月,全县共初核问题线索218件,立案103件,结案84件,党政纪处分86人,其中涉及扶贫领域案件26件,有效维护了基层群众利益,实现了纪律审查工作提质增效。    

强化教育,通报曝光“全”。全面加强党规党纪教育,先后翻印《准则》《条例》口袋书10000册、《丹凤县警示教育案例选编》2000本、编发廉政短信42期,发放到村“三委”会干部手中,强化村组干部的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在严肃审查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同时,县纪委注重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对典型案件坚持实行“处分+通报”,让心存侥幸的违纪者不仅“挨板子”、还要“丢面子”。先后通报典型案例5期21人,督查通报32期。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轻微违纪问题,县纪委综合运用“四种形态”,采取诫勉谈话,组织约谈、批评教育等多种方式,达到警示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上一条:丹凤109名党员干部受处分
下一条:丹凤:强化举措实现纪律审查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