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南乐县紧紧围绕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目标,紧盯与群众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乡镇基层站所、村支两委干部权力行使,推行基层“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使基层干部行使权力有约束,群众行使监督权有依据,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扎紧织密制度“笼子”,促进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防止“小权力”滋生“大腐败”。
厘清权力清单,实现职权明晰化。全面排查。围绕基层“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以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县纪委深入民政、国土等20余个职能部门及部分乡镇调研座谈,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归类汇总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权力事项,其中涉及基层组织管理30余项,便民服务40余项。仔细梳理。会同组织、财政、人社等涉农职能部门,对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管理、服务职能进行梳理、归纳、审核,最终确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微”权力50项,纳入基层“小微”权力清单。开列清单。针对50项“小微”权力,按照目的、任务、职权范围进行分类,确定重大决策类6项、日常管理类9项、便民服务35项,以“一事一清单”的方式详细制定清单,为基层党员干部行使权力划定“边界”。
规范权力运行,实现用权程序化。制定流程。该县纪委指导各相关单位简化办理程序、减少工作步骤、提高办事效率,配套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确保群众一看流程图就知道所办事项具体步骤,并享有一次性告知、限时答复、按时办结等权利,有效防范基层干部推诿扯皮、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等现象发生。规范操作。配套制定行为规范和责任清单,重申纪律要求,明确村干部执行每一项权力,都必须“看图做事”“照单操作”,真正让“小微”权力在制度“笼子”里规范运行。明确责任。各乡镇、县直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细化工作目标,逐一分解落实,做到职责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乡村两级明确专职干部强化宣传、指导,把“小微”权力清单宣传到村、到户、到人;为群众提供指导服务,让群众全面了解办事流程,少跑腿,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小微”权力清单责任落实体系。
完善监督体系,实现结果透明化。配套制度。印发《南乐县推行基层“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制度规定,将监督问责纳入基层“小微”权力运行体系,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知其任、明其责、出其力、尽其职,确保“小微”权力各项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强化监督。县纪委依托“一网一电一微一邮”党风政风监督举报平台作用,全方位、多渠道收集影响基层“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问题线索,对基层“小微”权力清单执行情况,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严查违规违纪行为。严肃问责。进一步明确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网络体系,将责任分解到每个环节,将压力传导到每个岗位,哪个岗位出现问题就问责哪个岗位,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问责哪个环节,并视情节轻重,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党政纪处分等措施对分管领导进行责任追究,以严肃问责倒逼“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工作有效落实,让“小官也有硬约束”,保障基层党员干部既干净、又干事。(河南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