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共丹凤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删除栏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读书感悟:读《训俭示康》篇的当下启示

发布日期:2013-07-17 11:39   来源:   发布机构:县纪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宋朝重臣、史学家司马光一生清廉节俭,正道直行,严于律己,及于家人,曾作《训俭示康》篇(《司马文正公集》),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为美,清正自守,不可追求奢靡生活。父爱如山,深沉厚重,其言谆谆,其情切切,读来颇受教益。

    文以“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开篇,表明自己自幼不爱奢华,衣取蔽寒,食取充腹,恪守孔子“以约失之者鲜矣”的教导。接着追叙先人为官时,“客至未尝不置酒……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表明司马氏世代清廉,以节俭为美德,用节俭传家风。

    在司马光看来,节俭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奢侈也不只是陋习,更是一项罪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奢侈会膨胀人的欲望,使居官位者腐化堕落,无权势者铤而走险。在文中,司马光精心选取六位古人及一名当朝者的成败荣辱事例,耐心细致加以点评,作为史学大家,他善以人为镜,以史为鉴,用深邃的历史目光观照现实,指出尚俭崇廉,是事业、人生的福祉,而奢侈纵欲,则是败家、丧身的祸端。振聋发聩,令人深省。

    司马光对物质生活的态度,令人感叹。他身居高位,却清正自守、克己奉公,人的物质观往往就是他的价值观,最能反映其人格境界和做事方向。司马光所处时期,经济繁荣、天下承平,士大夫们沉迷享乐,竞相以奢华为荣,而司马光独能保持头脑冷静,居安思危,此家训既是诫子,亦是表白自己不与世人同流的清慎品格。

    笔者身为纪检干部,工作中也曾听有贪腐官员为己辩白:非我想贪,实是诱惑太多……或者:大环境如此,我一人节俭,又有何用……读完司马家训,可知人通过严格自律,完全能做到洁身自好,而不是将过失归咎于环境等外因。时至今日,司马光的见解和主张,仍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扬艰苦朴素优良传统,保持清廉品格,为国为民,竭心尽力,于己于家,克勤克俭。

    读完全篇,再次感叹于司马光注重清廉家风的培养。据《宋史·司马康传》载,司马康成年后,为人审慎俭素,为官清廉方正。“途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为司马氏子也。”司马光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后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皆有其节俭清廉之风。人皆爱其子,但相较于司马光的以俭为美,清白传家,有些人的教子观何其短视,只知为后辈积聚物质财富,却不知为其精神添加滋养。当下不少 “官二代” 、“富二代”鄙言陋行令人侧目,其中既有家庭教育缺失之因,亦是家长自身不正,难以作范。如此便纵有一时泼天富贵,又岂能长久?

    《训俭示康》篇虽为家训,然其蕴含的深刻道理,当超越一家一族之界限,成为天下人润养官德、砥砺修身的警世恒言。做人当以俭为本、以俭为美、以俭为上;为官要正世风、政风、民风,当先正家风。


上一条:廉政小小说:靶子
下一条:廉政小小说: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