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纪委监委围绕“如何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调研主题,组建调研组深入部分镇(街道)、县直经济部门、4个重点企业、5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通过实地查看、走访调研、座谈了解等方式,分析梳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推动工作新举措,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做法及成效
(一)着眼政治监督具体化,突出重点关键。一是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政治监督首要任务,制定“政治监督深化年方案”和任务清单,以“清单化”派单监督、“点单式”专项监督和“验单式”督办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治在贯彻执行、推进落实中的政治偏差落差。比如,针对全县耕地保护工作推进缓慢问题,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对自然资源局、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实施集体约谈,压实各级主体责任,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加快推进。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住房等六大领域开展专项监督,以“小切口”深入推进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找准政治监督、日常监督的切入点、融合点,把监督内容、监督重点嵌入到工作担当和责任落实中。二是紧盯“关键少数”,强化政治监督。以抓“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为切入点,发挥“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十项机制功效,突出“一把手”抓和抓“一把手”监督重点,落实“一把手”向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述责述廉制度。印发《县委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三张责任清单”》《县纪委监委加强“一把手”监督措施清单》《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干部三级监督责任清单》,健全完善“清单同步双制定、纪实同步双体现、督导同步双实施、措施同步双公开、考评同步双开展、追责同步双联带”六项机制,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同题共答。比如,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卫健局纪检监察组通过列席监督单位“三重一大”会议开展监督,及时发现县卫健局党组会议研究调动干部有突击调整干部的嫌疑,向县纪委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后,经县纪委监委追踪调查,责令县卫健局进行整改,撤销17个干部调动发文,并将会议研究调动的25名干部全部予以退回原单位,县卫健局原局长赵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三是围绕“民生工程”,强化政治监督。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全面督促整改,推动监督、监管、整治同向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建立营商环境“三督三治三单”机制,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联项目访企业“三问三送”活动,收集意见建议32条,向有关部门反馈18条。比如,新建丹凤县医院项目备受全县人们关注,针对搬迁责任落实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县纪委监委组建督查专班实行“蹲点监督”,采取约谈提醒、下发督办函等措施压实牵头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10月26日,丹凤县医院顺利搬迁并投入使用。
(二)着眼政治监督精准化,创新监督方式。一是开展专项监督,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政治监督的“纲”和“魂”,围绕省委“三个年”活动推进落实、县委“一县五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开展专项监督,推行选题立项、清单实施、督导检查、执纪问责、晾单评晒“五步工作法”,设置“共性指标+个性任务”两个单元监督清单,制定监督清单22份,细化分解监督内容5类15条,开展联动监督事项23项。比如,针对丹凤县全国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县纪委监委成立2个督查组,对14个片区牵头单位、县直重点行业部门采取交叉检查和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督查,通过督查发现问题、短板,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补齐短板,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保障国卫复审顺利通过。二是开展巡回监督,提高监督的质效性。坚持监督检查和常规巡察相结合、专项督导和日常督查相结合,定期对各部门单位开展“政治体检”和政治生态研判,对党内政治生活、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信访举报、干部选拔任用、班子工作实绩等情况做到全面掌握,着力查找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标分析原因,督促限期整改,实现政治监督与制度完善、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比如,县委巡察组对乡村振兴领域开展巡察,发现庾岭镇违规套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资金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该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受到留党察看两年、政务撤职处分。三是开展嵌入监督,提高监督的针对性。结合常规巡察、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情况,健全完善干部电子廉政档案,找准日常监督的小切口、着力点,把监督嵌入项目建设、资金监管、选人用人、工程招投标等权力运行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找准症结、认真剖析、专项整治,实现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衔接。比如,针对丹凤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竹林关镇江北新区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七期12号楼遗留问题,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和督查组多次对县文化艺术中心、竹林关镇江北新区进行监督检查,并下发督办,压实各方工作责任,打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堵点”,保障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顺利完工,竹林关镇江北新区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七期12号楼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三)着眼政治监督常态化,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每季度列出重点监督检查清单和“室组地”月监督清单,信访(案管)室列出审查调查重点,定期向各纪检监察室、各镇(街道)纪(工)委、各派驻机构下发月监督清单,指导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一事一专报,一月一汇报。各纪检监察室、各派驻机构和镇(街道)纪(工)委照单监督、靶向监督,开展清单化、项目化、全过程监督检查。二是完善联动协作机制。统筹“四项监督”力量,制定出台《“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十项机制》,建立机关班子成员联系协调、内设机构指导对口各派驻纪检监察组、镇(街道)纪(工)委工作机制。出台《丹凤县纪委监委机关巡视巡察整改监督工作暂行办法》,规范各级巡视巡察整改日常监督,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成效。在全县157个村(社区)建立“四级联动四类处置四级评价”民情议事会工作机制,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实行重点工作定期督查督办、重点案件线索驻点督办,推进政治监督规范化。三是完善监督整改机制。对“四项监督”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由监督检查主体建立清单台账,及时提出整改建议或纪检监察建议,反馈责任单位的同时,做好跟踪督办,确保问题真改彻改、清仓见底。对问题突出或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力的,及时提请县纪委监委信访(案管)室纳入“室组地”专项治理的重点,推进政治监督规范化。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治监督的定位不够准确。一是部分单位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的主动性不足,开展工作下发的文件多,对下级单位的业务指导少、日常检查少、督促落实少,导致工作没有落实落细,没有落实好全方位监督职责。二是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对纪委履行政治监督的理解不透彻、认识不深入,没有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开展政治监督侧重于业务监督和专项检查,替代了被监督单位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政治监督浮在表面,没有压实主体责任部门的责任。
(二)政治监督的内容不够聚焦。一是政治监督聚焦《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的四项重点内容不够。在监督各级各部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系统梳理被监督单位的贯彻举措、落实情况还不到位。二是政治监督聚焦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不够。比如,在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聚焦重点岗位不够精准,发现的问题线索质量不高,专项整治成效不够显著。
(三)政治监督的成效不够明显。一是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面上问题和业务问题多,不能切中背后深层次的政治问题,出现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两张皮”现象。比如,在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中,检查发现被监督检查单位立行立改的问题多、业务问题多,发现深层次问题线索能力不足,对问题背后反映的政治性问题及时纠偏作用发挥不明显,致使乡村振兴领域一些同类问题反复出现,政治监督的质量不高。二是缺乏斗争精神,怕“得罪人”,不愿、不敢履行同级监督职责,没有紧盯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存在被动监督现象,政治监督成效不够明显。比如,庾岭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樊某某违规套用项目资金一案,反映出庾岭镇纪委对同级“一把手”的监督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樊某某存在的政治偏差并予以纠偏,最终导致违纪案件发生。
(四)政治监督的合力有待提升。虽然我县纪检监察“室组”联动、“组组”协同等内部协调配合机制在不断健全,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十项机制在不断完善,政治监督的力量在不断加强,但由于纪检监察监督与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的职责定位、监督方式、工作节奏各有不同,在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方面仍存在梗阻点、薄弱点。
三、对策建议
(一)贯通“两个责任”,提升监督水平。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闭环监督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构督促各党委(党组)定期通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总体数量、涉及工作以及贯彻落实等情况,完善监督台账,实时更新、对账检查、逐项销号。二是认真履行监督专责和协助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常态化开展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向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发送《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示函》,督促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层层压实责任,形成督促责任落实的有效闭环。三是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运行,对标落实《规范运行工作手册》要求,深化分级分类全员培训,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微讲堂”,强化跟班学习、实战锻炼和案例教学,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内控机制,不断锤炼高素质正规化纪检“铁军”。
(二)聚焦重点和“关键少数”,提高监督精准度。一是开展政治监督要对标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把监督重点聚焦到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使用、医药领域药品采购等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上,盯住重点人重点事,围绕权力运行“关键点”、内部管理“薄弱点”,问题易发“风险点”,强化监督的具体化精准化,集中精力解决突出问题。二是要持续加强对“一把手”的全周期监督,主要围绕“一把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事项开展监督,对反映“一把手”的信访举报、监督执纪执法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优先排查处置,对查处的“一把手”典型案例,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三是准确把握政治和业务的辩证关系,从业务上看政治、从问题上看责任、从现象上看本质,着力发现和严肃查处政绩观错位问题,紧盯地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阶段性突出问题,深挖“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背后的问题。
(三)强化监督执纪,增强监督实效。一是坚持深化拓展“督主责、查问题、促整改、强治理”的政治监督模式,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发挥“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十项机制效能,把政治监督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形成“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追责问责”工作闭环。二是准确运用“四种形态”,针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运用第一种形态,有针对性地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和诫勉谈话等方式,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出现的腐败和违纪违法问题坚持零容忍、出重拳、长震慑,用足用好监督执纪第二、三、四种形态,让党员干部对党纪法规心存敬畏,杜绝一般违纪违法问题演变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三是坚持惩教结合、宽严相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坚持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关爱回访等工作力度,让执纪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推动干部敢为、善为。
(四)完善协同高效监督体系,凝聚监督合力。一是树牢政治监督“一盘棋”思想,继续推行选题立项、清单实施、督导检查、执纪问责、晾单评晒“五步工作法”,深化“室组”联动监督、“组组”协同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强化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补齐监督力量不足、能力不足短板,推动政治监督纵横联动,同向发力。二是构建“1+9”大监督工作格局,建立监督贯通协作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三是健全完善会商研判、信息移送沟通、协同办案、问题处置反馈等工作机制,提升监督效能积极探索与巡视、审计、财政等部门的贯通协同机制,通过开展专题座谈、联合调研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沟通联动,协调解决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中的难题,提升监督合力。(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王 斌)